文/住浙网研究员 倪陈露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杭州这个地方,本来并没有像黄山、九寨沟、张家界那样鬼斧神工般的天然美景。杭州后来之所以能变得这样美丽,完全是靠人力创造出来的。
“从前慢,意恳切。”时代向前的快速进步,让很多东西变得过时,也让很多器物变得多余了起来。
杭州的美虽流传至今,但人们内心的精神领地却有着萎缩干涸之势。

8月29日,玉泉书院启幕。万科坤和玉泉,这个藏匿于西溪与西湖“两西”间人杰地灵之地,这一次,将以文化的名义发声——浙大、汉字、阅读、书籍、茶文化……玉泉项目试图在当今这片钢筋混泥土的森林中,为杭州这个城市,打造一座精神领地。
这是一次建筑与文化的碰撞和结合。居住从来都与文化相关的,万科坤和玉泉此举,想必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余秋雨先生所说杭州“人为创造”之美的诠释。
以土地敬致浙大
土地是文化中最为朴实的一部分。
杭城一向以西为贵,万科坤和玉泉位于西湖和西溪之间,是杭州主城区不可多得的低密度板块,通过西溪路和浙大玉泉校区一脉相连。
西溪,且留下。在这片受到人文与自然景观双重渗透的土地上,万科坤和在这个项目上以“玉泉”为名,并通过学院派的建筑风格加深了其建筑文化的烙印。
以茶文化宣誓态度
杭州是一个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
以此,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诸多与茶文化有关的著名学者。——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茶文化专家、杭州本土作家王旭烽便是其中一位。
据了解,8月29日,万科将在玉泉项目启幕之际,邀请王旭烽做客玉泉书院讲堂第一讲,《书院与茶》。
作为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对于茶的精研之道,与万科在挖掘杭州本土居住文化的态度上不谋而合。
《茶人三部曲》、《走读西湖》、《新西湖寻梦》……万科坤和玉泉借项目启幕之际,让大众慢下脚步,来一场和精神、文化的对话!
以书院唤醒阅读
“和浙大人一起读书”,想必这是第一次,杭州人和浙大在阅读中如此近距离地接触。
8月29日,玉泉书院启幕。届时,由浙大出版社经过几年努力,历经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而成的《宋画全集》将转至玉泉书院,该书含纳众多宋代作品,填补了宋代绘画的历史空白,意义厚重,开放之日将作为玉泉书院的“镇馆之宝”供来访者观瞻。
与此同时,玉泉书院将打造“互联网+”的模式,同步推出玉泉书院APP---这是杭城首个读书APP。
据了解,此款APP将收录2000本浙大图书馆藏书,并将定期更新,不断收录新内容。由此,杭州社区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
浙大人在看什么书?浙大图书馆有什么书?随着玉泉书院APP的正式上线,只要利用碎片时间,人们的阅读就会变得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