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科
1st
据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一公布,南京人的微信朋友圈立即被喜讯刷爆!
据说,喜讯是这样的:南京被国家定位为特大城市,地位仅次于上海……
喜讯是南京媒体爆出来的。很遗憾,这是一次巨大的误读。
确实,国家发改委在6月3日正式公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3万多字,「定位」这个词一共出现了6次,但没有一次是单独用于描述南京的。
那么,为什么南京媒体纷纷地说「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呢?原因是规划文件中有一张表格,将「城区常住人口」作为划分标准,把上海列为「超大城市」,把南京列为「特大城市」,把杭州、合肥和苏州列为「Ⅰ 型大城市」。

▲表格来源:国家发改委文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张表格,出现在第一章《规划背景》的第二节《发展基础》中。很显然,规划文件中所指的「特大城市」,是对南京现状的描述。但是,南京媒体所用的「定位」这个词,所暗示的是对南京未来的描述。
你看懂了吧,南京媒体恐怕是偷换了概念。
如果非要用人口来评判一座城市的地位,未来的南京未必占优势: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年南京的「市域常住人口」就少于苏州和杭州;预测到2020年或2030年,南京的「市域常住人口」仍然少于苏州,只是略高于合肥和杭州。

▲表格来源:国家发改委文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那么,规划文件是怎么描述南京的未来?整份文件一共出现了33次「南京」这个词,但还是很遗憾,仍然没有一次是单独描述南京的。也就是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并没有对南京做出任何高于杭州或合肥的单独定位。
规划文件在第三章中这样定位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一核五圈四带」。
其中,「一核」当然是上海,「五圈」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规划文件在第五章中描述未来的交通网络时,也是说「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
也就是说,整份规划文件一直在强调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但没有任何一句话把南京描述成「地位仅次于上海」。如果一定要说「地位」,那么南京和杭州、合肥是并列的。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各城市词频统计
排名 | 城市 | 出现次数 | 所属省份 |
1 | 上海 | 73次 | 上海 |
2 | 杭州 | 34次 | 浙江 |
3 | 南京 | 33次 | 江苏 |
4 | 合肥 | 32次 | 安徽 |
5 | 宁波 | 30次 | 浙江 |
6 | 苏州 | 20次 | 江苏 |
7 | 无锡 | 16次 | 江苏 |
7 | 嘉兴 | 16次 | 浙江 |
7 | 芜湖 | 16次 | 安徽 |
10 | 常州 | 10次 | 江苏 |
▲词频并不是严肃的统计口径,但看看各个城市的出现次数之悬殊,多少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2nd
本来,这样的误读,不值得我们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揭示。但是,不少人把这种误读,当作南京房价暴涨的一个理由。这就要值得警惕了。
有所谓的专家跑出来扯:「南京成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独坐长三角第二把交椅,把杭州、合肥、苏州甩了一条街。这是南京的质变,是南京站上更高舞台的宣言。不论对南京这座城市来说,还是南京楼市来说,从此都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当然,这种地位的上升,城市管理者看得到,各级投资商、开发商看得到,买房人、投资客看得到,南京楼市或将面临一次重估的过程。简单一句话:房价地价的长期潜力,要被大大拔高了,长三角俯视群雄,直追大上海。」
我们不关心南京的房价是否合理,但必须警惕:这种吹捧性的言论,是建立在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之上的。而这个「定位」,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官方微信《南京发布》竟然也加入了用「定位」这个词误导公众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最后一节特别提出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强公众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认同感」。类似这种盲目单独托大南京的报道,似乎有违国家文件精神。但是,传统党报《南京日报》没有跟着胡闹
3rd
似乎,南京人很介意「宁杭之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仅仅只是用了「特大城市」这个词,就足够南京人掀起一场狂欢:把杭州踩在脚下的错觉,实在是酸爽极了。
媒体意淫性的报道,令众生迷醉,错觉丛生:「南京的竞争对手,从杭州换成了上海」……
更有好事者声称,「翻遍杭城数十家媒体公号」,并未发现一条关于该规划文件的报道。于是就写下笔如有神:《今天起请叫南京特大城市!杭州城集体失声……》
诚然,南京有诸多领先于杭州之处,比如城市骨架、地铁运营公里数、地下排污管道建设(恐怕是季建业先生的功劳)、国有企业数量及规模等。但是,如果排除意淫因素,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南京人非要争「长三角老二」,根本不用等到国家发改委公布这份规划文件,因为此前几乎所有国家文件在提及长三角的城市时,从来都是按这个顺序:上海、南京、杭州……这是历史惯性,毕竟南京是蒋介石的首都,相比之下,杭州在整个20世纪地位都不如南京。
对,按这个顺序,南京一直都是老二。
·附件·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描述宁杭的异与同
南京与杭州的不同点 |
南京的特殊描述 | 杭州的特殊描述 |
南京都市圈。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 杭州都市圈。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
沿江发展带。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 | 沪杭金发展带。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城市,建设以高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发展带 |
无 | 加快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积极发挥上海亚太信息通信枢纽和南京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 | 推广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加快建设上海、杭州、无锡云计算示范城市 |
南京与杭州的共同点 |
原文描述 | 所属主题 |
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 |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
集中打造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创新节点 | 构建协同创新格局 |
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 | 完善城际综合交通网络 |
加快建设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 |
提升上海虹桥、杭州、南京等枢纽机场能力 |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 |
强化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网 | 加快打造都市圈交通网 |
推进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 | 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 |
开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芜湖等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 智慧城市群工程 |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地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云计算中心、物联网等功能性平台的建设 | 公共平台创新应用工程 |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