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即将迎来新一轮的修编调整,好地研究院分析发现,此次规划的调整,将对杭州楼市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帮助读者厘清杭州城市发展新思路,好地研究院将做新规划的系列解读,今天发表院长钱贤强先生的新版规划点评,今后将陆续刊出相关研究文章,敬请关注!
核心提要:
第一,杭州将新增三个副中心
第二,地铁建设将提速
第三,快速路网将加密
第四,外围组团的人口比例将提升,余杭、萧山将受益
文/好地研究院院长 钱贤强
昨天(5月15日),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2014年第一次会议,就杭州市规划局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修改工作情况和主要内容听取了汇报,并进行讨论。
根据报道,“新版”杭州市总体规划已经编制成型,将报国务院审批,若按照设想得到批复,杭州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将有新的变化。
笔者对“新版”杭州市总体规划的要点进行了分析解读,发现,在新规划指引之下,杭州城市将迎来四个突破性变化:
第一,杭州将新增三个副中心
新版规划表述:
①结合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两个城市副中心;
②结合北部地区转型提升,新增城北城市副中心;
③结合轨道交通与新城综合体的建设,调整主城和地区次中心。
(对比07版规划表述:构建以二个市级中心为主体,三个城市副中心、十四个地区级(城市组团)中心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钱贤强点评:
1、城北城市副中心是本次修订的一大亮点,也延续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北有机更新”的思路,必将推动城北区域的退二进三,特别是杭钢等污染企业的搬迁,对城北各板块形成利好。
2、两大副中心东西呼应。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已被赋予区一级的权限,本次修订只是对这一定位的确认。
第二,地铁建设将提速
新版规划表述:
1、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中心,形成连接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绍兴共八条线路。
2、至2020年建成杭州城市轨道交通1至10号线,总长375.6千米。
(对比07版规划表述:2020年建成总长约171千米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钱贤强点评:
1、增加城际轨道规划。八条线基本与之前报道的相同,只是在富阳线上增加了继续延伸至桐庐。
2、地铁建设提速。至2020年,新版比老版增加了204.6公里,由5条线增至10条线。按照5年的建设周期,剩余的3、7、8、9、10号线的建设预计在2016年之前开工。
第三,快速路网将加密
新版规划表述:
延伸、加密快速路网,形成“二环五纵五横六连”的快速路网布局,总长约490千米。
“二环”在原来基础上新增一条第二绕城公路;
“五纵”在原来基础上新增吉鸿路-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一线和大江东区域的头蓬路;
“六连”指风情大道南延伸段,彩虹大道西延伸段及杭富快速路,文一西路延伸段,拱康路,临平大道,红十五线。
(对比07版规划表述:由“一环三纵五横”组成联系城市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
一环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
三纵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时代大道、石桥路-秋涛路-风情大道、东湖路-通惠路组成三纵;
五横由东西向的石祥路及延伸线、德胜路及延伸线、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彩虹大道组成五横。)
钱贤强点评:
杭州路网规划新增“一环二纵六连”,主要是为了强化主城区和副城、六组团之间联系,以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第四,外围组团的人口比例将提升,余杭、萧山将受益
新版规划表述:
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45万人左右。其中市区城镇人口规模678万人,中心城区550万人,六大组团128万人,外围组团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24%。
(对比07版规划表述: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930万人,市区常住人口达到650万人。)
钱贤强点评:
1、市域常住人口比增加了70万人。按2013年884.4万的常住人口,往后7年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6.5万。
2、市区人口集中度提升。新版市区常住人口的集中度为74.5%,老版集中度为70%,预示市域人口进一步向市区集中。
3、首次提出外围组团的人口比例提升到24%,预示新增或疏散人口将主要流向余杭、萧山两区。
附表:六大方面对比变化解读
类别 | 2007版杭州总规 (简称“老版”) | 修改版杭州总规 (简称“新版”) |
发展目标 |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 建设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使杭州成为国家首美之地,创新智慧之都、东方品质之城。 |
钱贤强点评: 1、四中心一基地。新版基本“照搬”了国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杭州“四中心一基地”的定位,只是在“电子商务中心”前面加了“国际”二字,体现了杭州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更大决心。 2、首次提出“国家首美之地”和“创新智慧之都”,体现了杭州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追求。 |
人口规模 | 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930万人,市区常住人口达到650万人。 | 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45万人左右。 其中市区城镇人口规模678万人,中心城区550万人,六大组团128万人,外围组团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24%。 |
钱贤强点评: 1、市域常住人口比增加了70万人。按2013年884.4万的常住人口,往后7年每年新增常驻人口16.5万。 2、市区人口集中度提升。新版市区常住人口的集中度为74.5%,老版集中度为70%,预示市域人口进一步向市区集中。 3、首次提出外围组团的人口比例提升到24%,预示新增或疏散人口将主要流向余杭、萧山两区。 |
空间结构 | 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 延续“一主三副六组团”空间结构,按行政归属和城乡统筹的原则修改主城、副城和组团的构成,将组团的范围由原来的集中城市化地区扩展到城乡统筹的行政区域,撤销塘栖组团、新设瓶窑组团。 |
钱贤强点评: 1、扩展组团范围,体现出了杭州城市规模向外扩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2、撤塘栖设瓶窑。早在2010年余杭区已将塘栖组团拆分:塘栖镇并入到临平副城,仁和镇归属到良渚组团。新增瓶窑组团由瓶窑、径山、黄湖、鸬鸟、百丈五镇组成。这次修订只是对余杭组图调整的“追认”。 |
中心体系 | 构建以二个市级中心为主体,三个城市副中心、十四个地区级(城市组团)中心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 结合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两个城市副中心; 结合北部地区转型提升,新增城北城市副中心; 结合轨道交通与新城综合体的建设,调整主城和地区次中心。 |
1、城北城市副中心是本次修订的一大亮点,也延续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北有机更新”的思路,必将推动城北区域的退二进三,特别是杭钢等污染企业的搬迁,对城北各板块形成利好。 2、两大副中心东西呼应。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已被赋予区一级的权限,本次修订只是对这一定位的确认。 |
轨道交通 | 2050年轨道交通线网8条线路总长约284千米,2020年建成总长约171千米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 1、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中心,形成连接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绍兴共八条线路。 2、至2020年建成杭州城市轨道交通1至10号线,总长375.6千米。 |
钱贤强点评: 1、增加城际轨道规划。八条线基本与之前报道的相同,只是在富阳线上增加了继续延伸至桐庐。 2、地铁建设提速。至2020年,新版比老版增加了204.6公里,由5条线增至10条线。按照5年的建设周期,剩余的3、7、8、9、10号线的建设预计在2016年之前开工。 |
快速路网
| 由“一环三纵五横”组成联系城市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 一环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 三纵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时代大道、石桥路-秋涛路-风情大道、东湖路-通惠路组成三纵; 五横由东西向的石祥路及延伸线、德胜路及延伸线、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彩虹大道组成五横。 | 延伸、加密快速路网,形成“二环五纵五横六连”的快速路网布局,总长约490千米。 “二环”在原来基础上新增一条第二绕城公路;“五纵”在原来基础上新增吉鸿路-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一线和大江东区域的头蓬路; “六连”指风情大道南延伸段,彩虹大道西延伸段即杭富快速路,文一西路延伸段,拱康路,临平大道,红十五线。 |
钱贤强点评: 杭州路网规划新增“一环二纵六连”,主要是为了强化主城区和副城、六组团之间联系,以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