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对话】建工陈黎驹: EFC打造中国首个海归社区

EFC是EAC的跨越之作 硬件标准超过国内一流综合体物业

住浙网:从EFC和西溪丽晶的案名上,我们就很容易想起EAC以及世贸丽晶城,后两者在杭州楼市史上,都太有名了。从EAC到EFC,其传承性在哪里?超越性又在哪里?

陈黎驹:EFC是建工地产继EAC后,以更庞大的体量、更宏伟的规划、更鲜明的“新金融”定位,再度在杭州城西打造的另一个欧美特色新金融地标。

从EAC到EFC,是一个跨越,是换代,不仅仅是升级。是从奥迪A6直接到A8,不是说买了A6新款。因为我们整个开发模式、建筑标准、建筑理念,都比EAC先进得多。EAC还是以一个传统的房地产项目模式在建设和运营。当然,在EAC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比如部分物业自持,比如以大面积销售为主,只卖大业主,这样整个物业品质好把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来运营,EAC已成为杭州租金最高的写字楼,平均租金达8.5元/平/天,呈现出“高品牌客户、高出租率、高租金”等“三高”特点。

现在在EFC上面,我们更坚定地要去自持一部分物业,然后和很多国际一流运营团队共同来管理。EFC的写字楼标准层层面积是1500方左右起,我们计划以整层起售,这样我们就EFC的管理品质就更高。

EFC的跨越,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思维考虑四大用户的权益和需求。当然,在建筑标准上,EFC也会比EAC有很大的提升。我们请了Foster+Partners(福斯特)来做EFC的双子塔,我们叫EFC之门。福斯特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设计公司,它的很多的理念都非常的先进,而且非常人性化,包比如它对水平及垂直交通的组织,对公共空间的营造。

住浙网:刚才说的都是EFC的“软件”,能不能简单说一下EFC的“硬件”?

陈黎驹:我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正在建设的中国第一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电力保障体系是两重,EFC是三重。上海中心是地上建筑面积约44万方,106部电梯;我们EFC公建部分地上约53万方,电梯约150部,我们的电梯配比比上海中心还高。这在杭州这个非一线城市,很多人是不可想象的。

再举一个例子。EFC写字楼、商业部分的公共门厅,按落地面积计算,也有1万多方。这些公共门厅是不计入销售面积的,但我们的装修标准非常高,5000-8000元/平方米。光这种门厅的装修,我们就要投资5000万元以上。

未来科技城是杭州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住浙网:应该说,建工在未来科技城拿下百万方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很多人颇感意外。这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还是有其必然性?

陈黎驹:建工早就开始转型了。从最早开始到EAC,再到丽晶湾,丽晶湾其实主要是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我们一直在找一块更大体量的,能够把EAC的魅力、精神气质绽放得更绚烂、更广阔的一个地方。

事实上,目前杭州一些知名项目的地块,之前我们都去洽谈过,但觉得体量都不够。之所以落子未来科技城,主要是看重它对产业引导的先进性,而未来科技城也看重建工EAC的成功经验。来到未来科技城,我们的定位是新金融,欧美金融城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住浙网:未来科技城板块内,还有很多商业项目,比如奥克斯也是一个大型综合体,EFC如何确保竞争优势?

陈黎驹:EFC一大优势是位置,这里将会是未来科技城CBD核心区的原点。

其次,EFC体量足够大,可以腾挪,此外作为地铁上盖物业,无缝连接核心公共交通,而地铁换乘中心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人流也是商业价值的支撑。以后若想再找这么得天独厚的位置,加上那么大体量的地已不太可能。

具体到区域内的其它商业项目,我觉得大家应该发挥各自特色,相互补充,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例如我们擅长金融方面,你如果去做不一定做得过我,可以跟我做差异化的竞争,想好自己的定位。因为未来科技城的前景,绝不是一个项目所能完全承载的。

住浙网:建工是如何看待未来科技城的?EFC又将给未来科技城带来什么?

陈黎驹:未来科技城我觉得是未来杭州乃至浙江省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放眼大杭州,大江东和下沙是制造业,白马湖、湘湖包括之江转塘主打文化创意,城东九堡是市场,杭州支撑高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的地方就在未来科技城,而淘宝城就是一个代表。

EFC做产业孵化器,有一个非常好的外部条件。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估计会产生上百个亿万富翁,以及更多的千万级富翁,他们肯定会来买写字楼,会投资创业创新项目,而EFC这么近,品质又高,会是首选。我们光是承接淘宝的溢出效应,就有很大的空间。

对于未来科技城来说,EFC是其标杆商业综合体,与未来科技城的CBD发展理念十分吻合。未来科技城需要EFC这样一个规模、高度都相称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来提升整个区域的配套和形象。

EFC承载了建工的战略转型和董事长的梦想

住浙网:作为杭州本土知名度非常高的房企,建工在EAC之后,在杭州只操作了一个丽晶湾项目,在楼市非常火爆的黄金年代,也没有扩张的冲动,一直维持在单盘操作的状态。这背后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特质?

陈黎驹: 建工集团是一家以战略见长的企业,平常声音不多,但是每做一个项目都会有很大的动静,这跟建工的战略有关。不求多,但求精。每一个项目都会给杭州的房地产市场,或者说产业带来一个新的高度。

住浙网:在EFC这个项目上,承载了建工怎样的一个愿景?

陈黎驹:它承载了建工的战略转型和董事长汪初祥先生的梦想。他做了EAC后意犹未尽,在精力还比较充沛的时候,他想做一个中国标杆性的项目。

董事长长期在美国生活,尤其是跟国外人士、海归接触越来越多后,他就想打造一个在中国能真正体现欧美精神、文化、特质的微城市,所以我们用欧美金融城来命名,再到后来我们的口号——“打造中国首个海归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是从建筑角度理解,更多的是从软性的服务,甚至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

住浙网:EFC的体量非常大。对于这样大型且定位非常前沿的综合体项目,您觉得,操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大的乐趣又是什么?

陈黎驹:最大的乐趣是挑战,最大的挑战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将项目完美呈现。

住浙网:接下来,建工房产还会在杭州继续拿地吗?比较偏重哪些区域?

陈黎驹: 对于拿地,建工也一直在考虑,在商讨中。可以肯定的是,建工只要拿了地,就会竭尽全力把项目做好,会把产品放在第一位,不会一味追求速度。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