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一川:解密160亿的背后,2015三大新品为颠覆而来

项目储备:存货三四百亿 将持续拿地

住浙网:有没有统计过现有的存货大概多少?

王一川:大概有3、4百个亿的货值,但不一定在2015年都形成有效供应。比如像七贤郡、金色水岸、富阳的几块地,我们动作也不会那么大。

住浙网:以万科的去化速度,目前的存货并不算特别大,也就是接下去要不断补充土地库存?

王一川:2014年下半年我们补了两块地,一块玉泉,一块世纪城,最近又拿了未来城边上的良渚新城地块。对于土地的话,我们会持续关注,但具体什么时候拿地,哪哪里的地,还是要看合适的地块和合适的时机。

随园嘉树已成为中国社区养老的顶级品牌

住浙网:随园嘉树是万科杭州2014年重点推进的一个养老地产项目,养老地产在2015年会有什么新发展?

王一川:随园嘉树是2014年12月交付的,口碑非常好,它已经成为中国社区养老的顶级品牌,真的是一房难求。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养老将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未来的需求会非常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是先把能力锻炼好。

随园嘉树鸟瞰图

随园嘉树在2015年就会看到成果。当然,这个成果不是房子盖得有多么漂亮,而是看到老人在这社区得到的幸福指数有多大。

住浙网:北宸之光二期也有一幢楼是用于养老地产,它与随园嘉树有什么不一样?

王一川:北宸之光会在2016年底交付,它和随园嘉树不一样,它是居家式养老,随园嘉树是社区式养老。随园嘉树更多的是一个大的社区体系下的一个养老体系,而北宸之光是一个居家式养老,虽然也是社区式养老,但它更贴近公寓版的。

北宸之光代表着一个小区中间有一栋是养老楼,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这是一个居家式养老楼,也就是我们提的“一碗汤的距离”,如果你烧一碗汤,给爸妈送过去,汤还是热的。

它更具有复制的价值,良渚文化村毕竟只有一个,但是北宸之光可以有成千上万个。

预测:2015年继续“微周期”模式

住浙网:你对明年的市场怎么看?很多人认为2015年会比2014年更好一点?

王一川:未来很难去判断,我们都是顺势而为。现在市场波动比较大,只能跟着市场走。

其实2014年也不差,14年的成交金额并不比13年少,14年最后4个月的成交量都是创近5年新高。主要是2014年上半年不太好,大家留下了伤疤,回过头看看就觉得很痛。

我认为,杭州市场一年住宅卖到1200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最近几年都在这个数字上下波动。在量能相对比较稳定的状况下,就看大家在这个市场份额里怎么切蛋糕。

要说预测市场,如果要说一年的走向,其实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因为现在变化周期太快,以前房地产周期可能是一年,现在可能是上半年不好,下半年就好了。像2014年,上半年市场很冷清,但是八九月份就回暖了,所以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递变快了,信心的转变变快了,政策的反应变快了,所有的因素都变成一个微周期形式,在一个很短的周期之内,所有的震荡都能够出现一遍,我预计2015年有可能也是这样子。

解读萧余与主城区一体化:这是拐点的开始

住浙网:现在有个新情况,你前面也提到,杭州前不久出台了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新政,他对未来的杭州楼市,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王一川:我觉得这是一个拐点,余杭和萧山的土地价值在未来一两年内会被重构,所有的投资者都会重新认识余杭和萧山的土地价值。

现在政策刚出来可能大部分人感受不到,但是这是未来杭州格局变化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市场的反应肯定是滞后的,市场可能第一时间还没有这么敏感,但我们应该都能看的清楚这个趋势。过两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余杭和萧山的蜕变,本质上就是萧余一体化这个政策。

当然,在教育方面,还有一个逐步解决的过程。但这是一个趋势,今后一定会慢慢解决,萧山余杭与主城区,基本我觉得已经没有隔阂了。

住浙网:这是否意味着,萧山、余杭与主城区的价差,尤其是相邻板块比如北部新城与祥符,钱江世纪城与滨江的价格差,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

王一川:萧余同城化的政策出来以后,北宸之光这两天就卖掉了好几套房子。对于自住的购房者,现在买余杭区的房子,我觉得就没有任何心理隔阂了,这是很清晰的一个趋势。  

好比深圳以前的关内关外,我们一直说关外的房子不值钱,直到09年的时候关内关外一体化了,本来一路之隔可能差了五千块钱,但是政策一落地,两边一点区别都没有了。

我们也是一样,市场会把这个一体化的利好不断地呈现。

当然,北宸之光和祥符板块的楼盘现在可能还有点差异,因为祥符目前还有学区的优势。

但是相对于钱江世纪城来说,就真的一点差异也没有了。无论是学区还是地铁配套,和奥体板块比,它都存在自己的优势。

我认为这就是土地价值重构,可能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但是我觉得不用一年时间,当我们明年年底再回过头来看,萧余一体化这个政策的落地,真的是个拐点。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