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学区新政,学区房一夜跌六七十万?这4字比涨跌更重要

文/住浙网研究员 艾维

最近,关于魔都学区新政的新闻,住浙网来了个三连关注。

回顾 》》魔都家长群“炸”了!不出意外,学区房会懂得收敛

        》》 这个消息,对学区房的冲击有多大

事情的起源,是上海市教委3月16日发布以优质高中“名额到校又到区”为中心点的高中招录新政,引发了全社会热议。在学区房市场,观望情绪明显变浓,个别行情有所波动。

今天看到有媒体打出标题,这次新政被视为“阶层混合的实验”。这貌似有点夸张,细细品来,这其实是比学区房涨跌更重要的蝴蝶效应!

接下来,浙江省和杭州市也将实行类似的教育平权改革,对于杭州家庭的初中择校理念,以及初中学区房的走向会带来哪些影响,蝴蝶翅膀会如何扇动?

PART 1

据上海本地媒体报道,新政出台一周多时间,上海学区房市场情绪明显降温。在浦东前滩,对口华师大二附中的一处高端楼盘,从年初的一房难求,到遭遇“倒春寒”。

浦东梅园的几个老小区,号称坐拥对口重点小学和初中的“双学位”。经查询,近一年来该小区二手房均价上涨约70%。中考改革新规出台这一周,房东此前惜售的心态出现明显反转。

中原地产申江豪城分行店工作人员高攀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有一个业主主动调价,年初价格是大概在1800万左右,现在调到了1720万,调下来80万。”  

中原地产新乳山分行店工作人员金晓云说:客户明显就少了不少,刚刚新政出来,房东出来挂牌,就感觉房东心态发生了变化,降价空间有的也比较大,50万、60万、70万都有,降价幅度大概接近10%左右。

因为还没有学区房成交面上的数据(可以理解,毕竟新政满打满算才半个月),这些应视为个案,无法说明太多。要看到,一个二手房均价上涨约70%的小区,个别业主心不那么“凶”,挂低了六七十万,并不能得出“二手房市场明显降温”这样的结论。

魔都学区房,相对进入了一个观望期,预期被降低确实存在。但学区房,仍是“不一样的烟火”。

PART 2

教育平权,贯穿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

按道理来说,高中招录,不应该具有太多选拔性,过于激烈的选拔性竞争,不利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成长。高中培养的不是直接面对就业的劳动者,高中生还处于人格形成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期,高中教育应该践行“有教无类”、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据《瞭望》杂志的报道,之所以中国的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招录要采取全员竞争、以分数高低为主要依据的“择优”录取方式,根子在于中国的非义务阶段教育,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就承担的不仅是教育育人功能,还有很强的人才选拔筛选功能。

如1985年5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此,教育制度,既要培养人才,也要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哪怕那些其实并不需要特别优秀才能的优质就业机会,也十分短缺和有限。

然而,当社会上非大学学历者得到优质就业机会的几率十分低下,高中教育的出口就十分有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都只有上大学这条道才是正途。这反过来倒逼高中的校长们教师们,把大学升学率当做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对学生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反而被置后了。这就决定了,中国的高中在生源录取上,都想“掐尖”,都希望尽可能挑选到最多的将来冲击高考有希望的学生。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所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中小学发展严重参差不齐,少数重点学校的热门与大量薄弱学校的艰难同时并存,形成鲜明反差。并且,由于重点学校持续“虹吸”优秀生源,升学率与声誉更加蒸蒸日上,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义务教育不均衡有自我加速趋势。

这是此次上海、浙江等地提高高中名额分配比例举措的大背景。

PART 3

3月,学区房进入了全国两会的话题区,吸引了一波流量。值得注意的是,主要领导对此也有表态:1,指出教育公平是大城市的突出问题;2,点到了学区房的高价现象。

这样的学区房单价高达10万元/㎡

如此一来,妥善解决好学区房也是“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范畴内。主政者需要做的是防止学区房的“吞噬力”膨胀,不出意外,接下去会有一波针对学区房的“调控”。具体表现为:

1.发动中介机构自查二手房挂牌价,明显高于市场价的要下架,至少不能放在推荐的优先位置。事实上,挂价离谱的往往有学区房的影子; 

2.减低学区房的含金量,譬如确定“六年一学位”,降低学区房的流转频率; 

3.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力求平衡。体现为:一不允许民办学校“掐尖”成风,表现为锁区摇号、公民同招;二不允许公办的优质初中和普通初中差距越拉越大,就是推出重点高中分配生制度,让普通初中的“鸡头”比优质初中的“凤尾”上重中更有把握,予以分流;三是公办、民办学校均衡发展,譬如一律都参加中考,开通民办学生回归高考的通道,也可以选择走体制外的路,去国外读大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PART 4

在一个更广域的光谱中,有比学区房涨跌更让人关心的那束光,就是阶层固化的问题。

今天杭城有自媒体报道,拱墅区某高价小区的业主群里,频频提到要对来自隔壁小区的孩子进行拦截,既不让这些孩子享受该高档住区的游乐区,更不允许两拨孩子混在一起玩。

中国人深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此“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入人心,也是择校之风的社会根源。但教育专家指出,在义务教育层面,放纵这种观念,对社会整体对学生个人都是有害的。

教育界信奉的是“有教无类”的理念,如同医生信奉希波克拉底誓言。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今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今天的学校就是明天的社会”,学生应早早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和生态化,学习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融洽相处,如教育专家所指出,“把不同的学生放在一起,更有利于构建一个模拟社会的生态”。

教育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能力混合比学生能力单一化,在更有利于低学习能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没有带来高学习能力学生的受损。

 因此,这一波以上海打头的大城市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的新政,隐含了“学生混群”的效应。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本质上就是一次“阶层混合”的政策干预实验。

哲学家说,事物都是螺旋式的发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平权同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