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浙网研究员 艾维
上周五,地产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恒大的另一只靴子总算落地了。
12月3日,恒大在香港联交所发通告,称“公司收到要求履行一项金额为2.6亿美元担保义务的通知。”“鉴于目前的流动性情况,公司不确定是否拥有充足资金继续履行财务责任。公司将积极与境外债权人沟通,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制定可行的境外重组方案。”
一股“准备死给你看”的味道扑面而来,有木有?
PART 1
实际上,恒大的理财产品不能刚性兑付,引爆了第一阵雷。此后,由于恒大天量的负债规模,应该能判断债务违约迟早要来。
之前,许家印通过变卖筹得了大约70亿现金,并在最后时间偿还了美元债利息,大雷引而未发。但是该来的总会来。毕竟,一个信用评级几近垃圾、作为广告牌效应的恒大足球队“树倒猢狲散”,有理性判断的人都知道,恒大目前能争的,就是一个“体面”。
无论如何,“3个锅盖10个锅”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此次违约算是“靴子落地”。
作为曾经的宇宙级房企,以及美元债背后的各方角力,这件事带来的“风暴”却不小。
恒大通告发布当天,广东省政府就发出通知:12月3日,中国恒大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公告,广东省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当晚立即约谈了中国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应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请求,为有效化解风险,保护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广东省政府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督促切实加强内控管理,维护正常经营。
一家地产企业因为一笔2.6亿美元的担保义务无法履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一起发文,就此事件向市场发表官方态度,相当少见。而且,从企业发布公告到三个中国最高行业监管部门发文,仅间隔短短半天时间。密集发文是在20点到22点22分之间,标准的周末下班时间。
只有一种可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对此早有准备,提前做了预案。
PART 2
一家房企违约,何以导致如此庞大的国家金融监管阵容发声。
首先,恒大负债金额惊人,据说达到2万亿,真实数字恐怕谁也说不清。以及,今年以来不止恒大一家出现违约,花样年、新力、当代、奥园都有违约发生,其他一些房企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危机。
危机汇总到一起,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好在,银保监会发文称:恒大集团全部债务中金融债务占比约三分之一,结构比较分散,其金融投资数额很小。因此,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央行发文称,“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在对恒大的发言里谈到:
“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
划重点!这句核心是“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而且冠以“重点满足”的强调语!
银保监会上一次提到房地产,应该是9月29日的“两个维护”——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比较银保监会两次发言,前次只说了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语言比较官方、笼统。后一次指向性更明确,提出了“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以及“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并购贷款”。
这意味着,银保监会给全国银行发布指令,给购房者和开发商合理需求放贷。
2019年,央行、银保监会等为房企融资设置了“三道红线”,房企若要贷款,必须符合“红线黄线绿线”的要求。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出重拳,针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了“两条红线”。这两道红线分别为“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放给个人的住房按揭也念紧箍咒。
此番银保监会的表态,可以理解为,2年来陆续执行的这五条“红线”,有了松动的迹象。当然,针对购房者一端的房贷合理需求会更优先得到满足。
Part 3
上周五下午,李总理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层时表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让市场相当振奋,并期待着在上周日迎来这一重磅消息。
结果没有……
不用着急,以央妈的执行力,大概率会在近期落地。12月15日,央行9500亿元MLF到期,可能会在此期间宣布降准置换。这对地产股、大消费均是利好,有望提振市场人气。
每年伊始,是各银行流动性最宽裕的时候,“子弹”充足加上政策面暖风频吹,捱过了苦日子的房企和上下游企业,会迎来一段相对舒心的日子。
今天早市开盘,A股港股的地产股先涨为敬。房地产开发板块的保利、万科、金地均跳空高开。港股中,像融创、万科、龙湖同样高开,表现强劲。
国内房地产的“至暗时刻”,正在徐徐退去。当然,恒大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