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好像不管用

文/住浙网 艾维

作为中国房地产调控的“优等生”,本周苏州、南京相继松绑限购。昨天,网传宁波也有相应举措,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辟谣。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正如研究员上篇文章所分析的,接下来,各地“因城施策”下的松绑会越来越多,但不是一限购就灵。央行发布的一季度数据也印证了这点。

PART 1

昨天,央行发布了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报告,关于房地产市场有关数据,主要集中在居民负债数据上。

一季度居民贷款增加1.26万亿(2021年为2.56万亿,同比下跌50.8%),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34亿(2021年为5829亿,同比下跌66.82%);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2021年为1.98亿,同比下跌45.96%)。

这三项关于居民贷款的数据中,可以重点关注短期贷款增加值,这是居民短期加杠杆的指标,潜台词是——当下居民敢不敢向银行借钱?如果对明天的还贷能力有信心的,借钱的“胆子”会大一些,反之则会谨慎。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短贷的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原因一方面是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居民真实消费意愿下滑,另一方面,在没有了去年房地产市场量价同步上涨带来的财富升值效应,大量的个人短贷意愿正在“去房产化”。

对于各地来讲,真不是好消息。

PART 2

了解这个背景,再来看各地频频松绑,是不是看得更明白了。好地研究院收集了近期各地松绑的种种做法,并汇成表格:

今年来各地限购限售政策调整详情

动静最早的是郑州,在3月初就出台了总计19条刺激楼市政策,其中包括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等变相放开限购。

最新的是苏州和南京。南京相对简单,放开了外地户口在六合区购房,而苏州值得说两句。

自2019年7月,苏州全市范围内实行分区限购。原政策要求,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最多可购买1套房,需提供3年内在苏州连续2年及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从昨天起,只要累计满2年即可。也就是说,断缴、补缴已经没有影响。

另外,外地人卖房后2年内无需社保或税单就可以直接购房。限购区域依然为苏州6大区+2县市,即姑苏、相城、吴中、新区、园区、吴江、昆山、太仓限购;张家港、常熟不限购。值得注意的是,外地户籍在相城区买房,除了提供2年社保或纳税证明外,仍然还需要积分满600分。

限售方面,市区二手房由原来的5年变成3年,从今天起执行,新房保持3年期限不变。张家港市商品房(含二手房)依然需要满2年才可交易;而昆山、太仓、常熟三县市不限售。

苏州的放松力度大吗?显然算不上很大。限购,只是对外地人的社保缴纳年限计算,有了一些调整,并没有取消。而本地人最多购买三套房的规定,依旧存在。限售,只是针对二手房,且只针对今天起交易的二手房。购房者最关心的首付比例下调之类,直接关系到购买力的政策,并没有放松。所以,苏州此轮放松,只能算得上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刺激作用有多少,有待观察。

PART 3

短短几个月,楼市变脸很快,从去年中风刀霜剑、人人喊打的局面,变成如今的暖风频吹、呵护不断。  

然而,虽然政策频出,一些救市政策的力度不仅大而且猛,但两三个月过去了,全国楼市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如果除去小阳春因素,整个市场只能用波澜不惊四个字来形容。  

以调控最早、力度最大的郑州市场为例,在19条措施的加持之下,虽然迎来了一波短暂的购房小热潮,但这波热潮很快就退去了,如今郑州各大楼盘,依然是价格未动,打折依旧,成交量也基本回到了政策出台之前的水平。

“接盘侠”为何缺?信心为何缺?因为今年外部市场、经济大环境在悄然改变。

今年的经济环境,有三个词不可忽视,一是下行压力,二是疫情,三是大厂裁员。

疫情反复。变异后的奥密克戎更加凶猛。这一波疫情覆盖面更广,尤其是两个一线城市深圳、上海深涉其中。最新的全国数据是新增“1500+26420”,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25141,好不容易看到的“拐点”又变得遥远了。上海这一波疫情,包括无症状在内的感染者超过18万,让人忧心忡忡。

疫情肆虐使得线下消费没法复原,航空、旅游、餐饮、电影以及房地产等行业举步维艰,“双减”让教育培训行业重新洗牌,今年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同样困难重重。

疫情持续冲击,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大厂裁员动摇了楼市财富接力的信心,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只能捂紧自己的钱包。更何况是买房子这样影响生活质量的大额消费,更多人会想,要不要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把未来二三十年都“透支”了?

以及,二手房不好卖了,量价齐跌,一直以来的“新房- 二手房-更大新房”的投资回报链被阻断了,反过来加剧了惜购心理。


综上所述,央行一季度的数据和楼市的整体表现、居民购房心态相吻合。各地的松绑和数据背后的现实是因果关系,互相交织,互为因果。

接下来,各地还会陆续出台刺激性政策,有点回到2014、2015年的情形,但要让房地产政策刺激转化为购买力,光靠“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够的。譬如,货币政策工具箱可以打开得更大一些。

让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得到体现,对于二手房市场也要加以关注与呵护。有条件的城市,二手房参考价机制可考虑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