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主城区”扩容,有哪些变化

文/住浙网 艾维

“主城区”迎来扩容!

今年2月,杭州首次公布了“一主六辅三城”的城市局。“主城”是指核心城区,“六辅”包括萧山、良渚、钱塘、临平、富阳、临安六大辅城,“三城”即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城。

但核心区范围指哪里,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期各区2021-2035年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公布,详细答案终于出来了!

 

PART 1

 

2021年5月发布《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中,杭州的城市格局是“一核九星”。即西湖、拱墅、西湖、滨江为“一核”,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为"九星"。

 

2022年2月,杭州曾推出过一版“一主五副三县”的规划图,萧山、余杭、临平等区的部分区域划入主城区范围。

8月,杭州发布《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补充完善)(草案)》中,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城市格局变成了“三心八副”。 武林和湖滨地区、云城和未来科技城、钱江新城,共同构建成杭州未来10年乃至更久的核心骨架。

可以看到,在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四区中,在之前的多个版本中,杭州非常明显地在向余杭和科创大走廊倾斜。

这次,四区被纳入主城区的板块个数几乎是相同的,同等级的萧山余杭和临平钱塘区,被纳入的整体面积也非常接近。

余杭——老余杭、未科核心、闲林、勾庄、云城

萧山——钱江世纪城、宁围、市北、萧科、闻堰

临平——临平新城核心区、临平老城、星桥、崇贤

钱塘区——金沙湖、下沙开发区、下沙江滨、大学城北、下沙元成

这里得声明一句,此“主城”非彼“主城”,这是城市空间规划上的“主城区”,与大家关心的教育配套资源一体、财政统一的老主城区,不是一个概念。毕竟从纸面规划到事实上的一体化共享,还有相当大的不同。

毕竟蓝图擘画了,相当于官方对这些新城、核心区域的“盖戳”认定,今后的发展潜力想想也很美。

 

PART 2

 

这是自2021年区划调整以来,新主城界定最明确的一次。包括当时盛传的临平区整体划入主城区,也有了答案——星桥、崇贤的部分地域划入主城,加上原属江干现为上城区的长睦街道,先解决了,并观后效。基本上是分两步走的意思。

这样一来,住浙网首创的名词——丁长星,即丁桥、长睦、星桥,全部或局部有了“主城户口”。

余杭区的勾庄、闲林此次入围,在举全市之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背景之下,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建设用地日渐枯涸,需要有新人来“保驾护航”,这两年来土地出让闹猛、楼市火热的勾庄、闲林担当起了重任。

萧山市北、宁围入主也在情理之中。这几年,市北、宁围和未来总部基地几乎成了萧山土地供应的流量担当,也是今后两个五年计划中萧山重点发展的区域。闻堰则是小小惊喜,但背靠滨萧一体化的优势,以及双地铁的交通配套,它不进谁进?

同理的,临平区的崇贤和钱塘区金沙湖入主也是这个逻辑。

这次被调整出主城的有:余杭区的南湖、西湖区的南部边缘山区,以及拱墅的半山和皋亭山山区。

南湖自东汉以来,历来是要苕溪涨大水时的泄洪、分流之地,这里生态优美、气候适宜,不纳入主城区的重点建设范畴,是可以理解的。同样,半山自从一系列的重工业厂区搬迁后,越来越趋向于“后花园”的定位,西湖南部山区亦是同理。

此次主城区的扩容调整,是在杭州“十四五”征程中开启的新篇章,是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的重要手笔。

杭州主城大范围的扩容调整,符合当下发展、协调、绿色的理念,也是将杭州的“小家碧玉”予以取弃,880平方公里的主城更贴合一个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的“大家闺秀”模样。一句话,通过全新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吸纳国内各行业人才,以达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都硬的结果。

还有一个背景,2022年杭州GDP总量被武汉反超,落到全国第九,显示出了实体经济方面的短板,“打好经济翻身仗”,不仅仅是希冀互联网的重回春天,更需要在控制蓝图上突出这个一城一策——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杭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