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住浙网 艾维
编者按
如火如荼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今天晚上正式闭幕。
后亚运时代,亚运场馆如何可持续利用,能让更多的场馆为老百姓所用?未来的几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直面更严峻的挑战?什么才是杭州楼市的压舱石?从今天起,住浙网将陆续推出“杭州后亚运时代”的系列文章,首篇关注比赛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这几天,听到不少杭州市民的担心:“亚运场馆今后会不会被闲置?”
今天上午,亚奥理事会与杭州亚组委赛事举行新闻发布会,杭州副市长,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表示:“闭幕以后,主要考虑让更多的场馆为老百姓所用。”
亚运会后,杭州会不会申办奥运会?陈卫强表示:“我们亚运的场馆非常好,具备办奥运会的条件。”
“至于办不办奥运会,我们还没想过。”
1.
申办奥运会,杭州是有机会的。近日,在杭州市与国际体育组织集中签约的新闻通气会上,官媒的标题是这样的:
杭州利用好“亚运遗产”,已经把目光瞄准打造国际赛事之城。
初步目标是: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杭州特色的三个体系;成功申办三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6项以上。到2035年,要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三个体系,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综合性赛事,能比亚运会更高级别的,非奥运会莫属了。当然,存在杭州与长三角其它城市联合申办奥运会的可能性,但2035年前的奥运会,掰着手指头数,只剩2032年那一届可以争取了。
2.
举办一次综合运动会,人们会算一笔账,到底值不值当?
这一届亚运会,杭州市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如果论回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就很直观。目前,杭州市的地铁运营里程达到516公里,而四期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直到2012年11月,杭州才拥有第一条运营的地铁。从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里程数从零到全国第六,跨越式发展背后,得承认,这是亚运会带来的机遇。
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也使杭州成为一个 更加现代化、具有活力、竞争力的城市。
此外,亚运会为杭州带来了海量级关注,城市软实力得到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活力走进了更多组织、国际友人的心中。此外,通过成功举办一届体育盛会,杭州在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多样化社会主体的参与和协同等方面,得到了一次实战“练兵”的机会。
聚焦到更具象的亚运经济层面,坊间津津乐道于西亚国家的选手逛市场,买东西时给服务员小费,而且出手阔绰;杭州萧山“路边店”让代表团官员大为折服,中山南路上吴阿姨的葱包烩卖出了1000多份,不少是外国游客扫码消费的,这让杭州美食给外国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此外,温州的一家小厂,成为了亚运会徽章特许生产企业,优秀的制造企业通过切入亚运经济,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
据介绍,截至10月4日,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已达到人民币7.6亿元。网商银行小微观察站和企业芝麻信用联合发布的《亚运小微经济观察数据》显示,在浙江省超1/4小微商家从杭州亚运会收获了更多订单,更有22%小微企业为杭州亚运会提前准备期在一年以上。
亚运经济,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那缕吉光片羽。接下来,杭州人可以感受到亚运会带来的出行便利、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这是属于每一位市民的获得感。
假以时日,如有机会申办奥运会,相信到那时,杭州的城市能级会有一个飞跃。